专题首页 新闻报道 工作进展情况 政策文件 图说美丽乡村
首页 > 专题专栏 > 新闻报道

澄迈四联村致富能手陈昌仍——勇闯创业新路 致富不忘乡邻

2019-04-28 17:33 来源: 【字体:     打印

澄迈四联村致富能手陈昌仍——

勇闯创业新路 致富不忘乡邻

海南日报记者 李佳飞 本报记者 王家专

4341268_hnrbtp3_1555598031800_s.jpg

4月17日,陈昌仍夫妇在自家酿酒大棚查看红枣酒的发酵情况。 海南日报记者 苏晓杰 本报记者 王家专 摄

对于陈昌仍来说,做农民就应该勤勤恳恳地干活,即便年收入近百万元,他仍然觉得自己还要努力。凭着这股吃苦耐劳、积极进取的精神,如今的他,住在澄迈县仁兴镇四联村,已拥有年出栏量约1000头生猪的养猪场,年产量20余吨的酒坊,15亩鱼塘,30亩菠萝蜜果园,数千株益智、槟榔、沉香、花梨等资产,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。

在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眼中,陈昌仍不仅是致富能手,而且积极带动其他村民共同发展,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。

敢闯敢干

几十万元存款拿来创业

今年49岁的陈昌仍,皮肤黝黑,但是笑声爽朗。“当农民辛苦啊,不好好干活还能靠谁?”初次见面,当海南日报记者感慨他的产业之多时,他这样笑着回应。

陈昌仍敢闯敢干,有家族的传承因素。陈昌仍小时候,他的爷爷就是养猪能手,他从小在爷爷身边长大,对养猪等农活非常熟悉。初中毕业后,他外出打工,选择在广东东莞跟人合作养猪,顺带也学起了酿酒。

“那时养猪亏了,但是酿酒的技艺学了不少。”陈昌仍说,在外打工的日子,他时常在想,要把技术学到家,然后回乡创业,相信只要敢闯敢干就总有一天会成功。

2010年,陈昌仍决定返乡了,他带着辛苦积攒的几十万元存款,回村里开挖鱼塘、办起了养猪场,后来又办起了现代化的酿酒作坊。

可是,几十万元对一个普通的农民来说毕竟不是小数目,全部拿出来创业亏了怎么办?妻子孙根英质疑过、反对过。“后来看他那么坚持,并且拼命努力干活,我们只好支持他。”孙根英说。

积极进取

大胆转型投身新产业

走进陈昌仍的酿酒作坊,浓郁的酒香扑鼻而来。一套现代化的蒸馏设备热气腾腾正在工作。

“看起来复杂的产业,其实都是围绕养猪建立起的相关产业链条。你看,酿酒的酒糟可以喂猪,节省饲料;猪的粪便、尿液流入沼气池,产生的沼气用来烧火蒸馏酒;还有一些发酵物可以养鱼和做槟榔、花梨、菠萝蜜树的有机肥,变废为宝。”陈昌仍一边领着海南日报记者参观,一边讲解道。

近年来,由于养猪业面临产能过剩和环境污染等问题,陈昌仍已经逐步将产业重心向酿酒业转移。去年,他再投入20余万元,新建了酿酒大棚,增添了标准化、现代化的蒸馏设备等,结合当地传统酿酒方法与现代酿酒技术,研发出了5个酒品系列,包括米酒、红枣酒、牛大力酒、地瓜酒和广粟酒,年产量24吨左右,纯利润10多万元。

与此同时,他用猪粪便晒干、再腐化生虫后喂鱼,效益也特别好,年收入8万余元。

不忘乡邻

带动村民共同致富

最让村民感动的是,陈昌仍发家致富后,一直不忘村里乡邻,他免费传授技术给村民,教大家一起养猪,并带头成立了养猪专业合作社,带动一批村民共同致富;他还免费提供沼液、沼气给村民使用,得到全村人的赞扬。

酿酒作坊建成后,他优先雇用本地村民,为村里提供了5个就业岗位。

今年初,乡村振兴工作队进村,了解到陈昌仍的事迹后,纷纷主动对外宣传,因此也引来了一波同行和经销商的关注。

“有酒厂过来考察,知道他的酒品质好,就想注资合作,但是他拒绝了。他说想先摸索做好基础,再打出澄迈自己的酒品牌,一步一步做得更好。”乡村振兴工作队驻村队员吴坤明告诉海南日报记者,他们经常在村里巡视,看到陈昌仍都是选用优质的大米、红枣、益智果等原料精心酿酒,他家的酿酒作坊卫生条件一直不错,酒的品质、口感都很好。

为消费者的健康考虑,陈昌仍的酒坊还专门引进了提纯设备,对每一瓶销往市场的酒进行过滤去甲醇。“要凭良心做人做事,不能急功近利赚黑心钱。”他说。

(《海南日报》金江4月18日电)